张瑞敏语录: 互联网时代没有企业
谈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就两个字:一个是权;一个是钱。权就是决策权、用人权、薪酬权。试问哪个企业能放权?放权以后怎么控制呢?而钱就是用户付薪。有些中国企业学海尔,我跟他们说:你有没有想好权、钱两个字?
*要想了解“人单合一”的真谛,可以读益卦。益人者自益。
*只有小微公司才能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利弗·哈特之所以获奖,主要是因为他的不完全契约理论提出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怎样把剩余产权和剩余收益权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不能把每一个人的贡献和每一个人产生的收益非常好地加以匹配。我们“人单合一”的做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海尔解决了“哈特难题”,让每一个人的收益和每一个人创造的市场价值成为完全一致的。
*我们提出“人人是创客”,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教授戴维•尤里奇质疑说:“你怎么能够做到把每一个人变成创客?”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很现实,因为有些人根本不适合成为创客,只能当执行者。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看:我不是要把每一个人变成创客,而是要成为平台,让愿意创业的人到我的平台上来。
*兼并GEA后,我们不往那里派一个人,怎么能把GEA做好?只要用“人单合一”的模式去改造它就可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沙拉式的融合多元文化的体系,这个沙拉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生菜,不是说只有一种生菜,但沙拉酱是统一的。我们的沙拉酱就是“人单合一”。
*大型企业要想成功,只能靠你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我们过去的成功是因为执行力文化,而“人单合一”模式恰恰和执行力矛盾。我们有很多中高层管理者说:我执行得很好,不过你让我创业,我真的不会。实际上,如果你想干,你会找一个办法;如果你不想干,你会找一个理由。
谈企业管理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永远寻找第二曲线,而不是加强现有状态。
*人生唯一确定的东西是死亡,唯一不确定的是哪天死。所以海德格尔讲“向死而生”。企业也是一样,打完了油井,就要去开采新的油田,否则就会枯竭而死。
*整个家电还有没有出路?肯定是没有出路了。只能是从卖产品到获取终身用户,只能是社群经济。
*企业的主要收入在外部而不在内部,就是社群。主要看社群规模有多大和社群成员的终身价值有多高。
*互联网时代,不是大到不能倒,而是大到容易倒。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做企业,只应该做平台,也就是网络化组织。
*互联网时代没有企业,因为企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将来的企业一定都是网络化组织,是互联网的节点,而不是自成体系。连上互联网,可能得到无限的资源;但脱离互联网,可能什么都不是。
*创业中争的不是第一,而是唯一。
*“硅谷悖论”在于,创业企业做大了以后,也必须按照传统企业来做。没有创业激情,离市场也远了。
*做企业根本不是做资产,就是做人。
*传统经济中,要么你是品牌企业,要么你是为品牌代工的企业。而在网络经济中,要么你拥有平台,要么你为平台打工。
*矩阵管理的问题在于,矩阵上的各方都听从其上级,而实际上应该是听从用户。
*泰勒是科学管理,我们应该是用户管理;韦伯是科层组织,我们应该是网络组织。
*要做到所有的问题不是由企业解决,而是由创业者解决。
*我常引用埃米·威尔金森《创新者的密码》中的一段话,所谓创业就是从悬崖上跳下来,在没有落地之前组装好一架飞机,向你创业的方向飞走。我对我们的创业团队说,“你们记着,你们是从悬崖上跳下来,但不是蹦极,没有人能帮助你们。必须在落地之前组装好飞机,否则的话就是粉身碎骨。”
*传统时代只是卖产品,顾客都是匿名的。但互联网时代,你的用户一定是有名有姓、一定是交互的。用户有什么要求,我必须不断地迭代去满足,从而打造一种终身关系。
*硅谷有句话:如果你发布的第一代产品不能使你感到脸红,那你就发布得太迟了。只要有人需要你就推出去,根据需求再迭代去改进。
*大数据的本质是小数据,即有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数据。高效率之后必须解决高精度。
*中国企业的朝圣路:先是GE,再是微软,随后是谷歌,现在是特斯拉。其实,拜佛不如拜己。
*很多时候没有办法说一个做法是对还是不对。当时是对的,后来可能不对;当时不对的,长期来看又可能是对的。关键看你要什么。凡事听别人说就完了。
*升天堂最好的路就是熟悉去地狱的路,否则的话你进不了天堂。多看死去的企业一眼,去更好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死。
*企业赢利高的时候是最危险的时候。
谈商业模式
*像凯文·凯利说的,“未来最大的电商一定拥有最大的实体店”。就是说,如果没有体验,电商将来根本不可能存在。现在有一个说法,“不是O2O,而是O+O”,一定是线上线下的结合。但是,要做体验店,就必须卖方案、全流程,不然谁来看你表演。
*什么是社群经济?就是企业变成以社群为中心,和用户融合到一起,用户也是企业当中的一员。
*在互联网时代,战略上,不应该再去做企业,而是应该做平台。
*做成平台,需要具备两个条件:零摩擦参与和换边效应。任何人,即使不是海尔的内部员工,也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到平台上来;而在社群经济下,用户和资源的身份是可以互换的,比如,用户换边成为创业者。
谈读书与思考
*为什么大家不看书了?其实读书还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人们把记忆外包了。而没有记忆就没有思考。
*俗话说,成功有三条路:高人指路、贵人相助、小人监督。高人其实指所有的知识。
*中国有个非常不好的思维习惯:倒果为因。一个人活到100岁,你把他菜谱拿过来照着吃,难道你也能活100岁?
谈领导人修身
*稍微大一点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满世界嚷嚷“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把地球撬起来”。其实人在历史上只是一粒微尘而已。要知道自己姓什么很不容易。
*《文子》:“圣人事省而治,求寡而赡,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淮南子·泰族训》:“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可以把领导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第二类是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第三类是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发号施令的基本上都会走到第三类。要做到第一类就很难了。不言而信,大家都信你说的;不施而仁,我没说我给你加多少工资,都是用户付薪;不怒而威,不会轻易发火,一讲话大家都吓得冒汗,而是与天地同心自然感化。这就是领导的最高境界了。
*德鲁克讲做CEO的六条准则,第五条是:你一旦成为CEO,在公司里就没有朋友。老子直言“天道无亲”,法家主张“天道无私”,企业最害怕有亲有私。一个圈子一个圈子的,那样就会出现办公室政治。
谈史
*有人说海尔是鲁文化造就的。海尔不是鲁文化,而是齐文化。
*我看《史记》现在觉得,要搞企业的话不用看完全书,把《高祖本纪》看了就非常好。“汉中对”那段,韩信拜大将之后,到底行不行,是真的还是假的,刘邦要当面考察。韩信说项羽虽具压倒性优势,但有两个致命弱点。第一是匹夫之勇,第二是妇人之仁。其实“汉中对”就是做企业的精神:分析对手,他强大到你根本没法击败它;可是如果你能够把你的部下的作用都发挥出来,就可以大获全胜。
*帝王术到最后一定是政治衰败,一定是人身依附。
*《资治通鉴》里最重要的两句话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谈国学
*《论语》一开头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温故才能知新。但坤卦却说:“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和儒家文化有很大不同。一旦什么东西,只准解释,不准突破,不能质疑,就完了。
*老子在《道德经》里把“物壮则老”这句话说了两遍。“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成功遮住了我们的眼睛。在最高峰时,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何必要改变?为什么要改变?那你继续走下去,就是下坡路。很多人处巅峰,未得道。
*老子《道德经》81章,第一章是枢纽,讲有和无的关系。
*贾谊是了不起的大才子。但苏轼评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见识和胆识,比才能更重要。
谈佛学
*儒教管外表,道教管内脏,佛教管骨头。佛教说起来就两个字:解脱。
*《维摩诘经》说:在入世中出世。入世,追求名利,乃人之常情。但只有有了结果之后才能谈出世,追求的过程中是没法谈的。有结果,并不一定等于成功,而是说,如果你得不到,也要坦然接受。所谓“拿得起、放得下”。
*要是拿不起、放不下,就犯了佛教所说的“三毒”——贪嗔痴。贪,就是欲望;嗔,就是嫉妒,恨人有笑人无;痴,就是“无明”。药师佛不治病,专治“三毒”。
*佛教有个说法: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年轻人还是要在早期多吃点苦。
*佛教就是两大指标。第一是缘起论,所有成功都是因为机缘。机缘为什么叫做因缘?因缘就是近者为因,远者为缘。近者为因,是你的内因;远者为缘,我非常努力,我和你因一样,但外面的机缘青睐你,这没有办法。可是机缘青睐你,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为什么呢?后边还有一个性空。自性为空,不是你的原因,只是因为你一下碰到这个机缘。但很多成功者不这么认为,都认为全世界数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