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海尔


在梳理3年的发展和变化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这可能是一个几乎无法完成的任务。

3年前,海尔的第一个小微还在孵化器里,今天她已经挂牌新三板了;

3年前,海尔裁撤一万两千多名中层人员引起轩然大波,今天,海尔已经彻底变成一个网状的生态圈;

3年前,GEA(通用电气家电)还在试图搭乘海尔的营销快车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今天,她已经是海尔旗下的一个成员;

3年前,国内的学者还在质疑,人单合一的红旗到底能扛多久?今天,人单合一模式已经成为引领全球管理变革的风向标……

3年来,1000多个风风雨雨的日子,时而静水流深,时而波谲云诡,好在每一个日子都有您相伴。我们和用户已经融为一体,用户的个性化体验迭代的需求驱动着海尔生态圈生生不息。

如果可以有一种力量把三年的时光和记忆都吞没,再来看今天的海尔和3年之前的海尔,那一定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海尔。

海尔不再是一个家电制造商,虽然她的白色家电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第一品牌。因为我们制造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美好生活的解决方案。是的,您没看错,无论在网上,还是在线下店里,您看到的充满科技感与时代审美的家电产品的确是海尔的。但您知道吗?这些产品在生产之前就已经在网络上和社群里和用户进行了多次的交互。可能您会说,我也没提什么具体需求啊?对的,您没提,但我们知道!这是大数据的力量。通过大数据,我们知道甚至您自己不知道的需求。正是因为这样,您看到的或者买到的海尔家电有近七成是不入库的,是的,不进仓库的。它们从海尔的互联工厂直接来到您的面前。

您看到的是结果,背后的过程更有价值。这种转变,在工业管理和商业模式领域却是颠覆性的,学术领域称之为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和个性化定制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多年间,主宰工业世界的模式一直是流水线为基础的大规制造,大批量生产。就因为流水线的发明,工业革命在200多年时间创造的财富几乎超过历史的总和。随着信息科技的出现和互联网的发展,全世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转向个性化,但个性化的需求很难满足,这个矛盾在老的旧的模式里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因为发明流水线的亨利·福特说过,“你可以自主选择你喜欢的汽车的颜色,只要它是黑色。”所以,只有革了福特们的命,您的个性化定制才有可能。

是海尔革了福特的命吗?不是,是互联网,是时代。但很多企业都没有抓住时的机遇,海尔抓住了。张瑞敏说了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福特也是时代的企业,但他是那个时代的企业,那个时代不但没有互联网,连有声电影都没有,只能看《摩登时代》那样的默片,卓别林饰演的角色在流水线上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一不小心就连人都被卷进机器里了。

那么现在的企业就是时代的企业吗?也不是的。不能因为你用社交软件也不能为你在网上卖个假货就是时代的企业了。时代的企业需要在商业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上全面颠覆才行。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转换范式很困难,倒不是新模式有多难,主要是观念转变不容易,过去曾经成功的经验会像魔咒一样笼罩着你。对海尔也是一样, 好在海尔从张瑞敏2000年发出“不触网就死亡”的警告以来18年苦练互联网时代的易经和洗髓经,无论业绩起伏,不管旁人闲言。

“只要我不对任何诽谤做出反应,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问心无愧尽力而为,我将继续如此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最后,如果结果证明我正确,那么所有的责难都毫无意义。反之,如果结果证明我错,即使有10 位天使为我作证拥护我是正确的,也毫无用处。”

这句话是美利坚合众国第16任总统伯拉罕·林肯说的,他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我走得很慢,但从不后退”。林肯当选总统的1860年,大清帝国的圆明园被英法两国鬼子联军烧毁了,这一年,大清GDP世界第一,看看模式多么重要!模式跟不上时代,GDP第一也没有用。

外国人也在努力转变,德国人提出一个工业4.0,美国人提出一个先进制造,4.0 试了试还不行,丹麦人又提出一个工业5.0,工业5.0有点意思了,开始考虑用户需求了,但工业还是主体,5.0只是后缀,可见模式转换多么难。海尔没有局限在工业版本 上,直接从用户需求入手,发明了“互联工厂”,“工厂”在后面,“互联”在前面,顺序不同,本质大不一样。因为互联的是用户,而不仅仅是设备。

德国人在去年的汉诺威工业大展上看了海尔互联工厂的操作系统平台COSMOPlat,仿佛明白自己走了弯路了。有人说,海尔的互联工厂是继德国工业4.0、美国Predix之后世界工业互联网的第 三极,现在来看,不能这么比,他们是制造产品的,海尔是创造用户的,两回事。除了前面讲的基于用户交互的大规模定制,海尔交互定制平台(diy.haier.com)也可以满 足您的一个人的定制。

海尔不是家电制造商,是什么呢?是以智慧家庭为中心的物联网生态圈。也就是一个能让每个用户和每一个供应商,甚至每一个社会上创业的团队等等,只要你做的是事情是围绕智慧家庭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的,都可以参与进来的生态圈平台。

 举个例子,典型的海尔美好生活场景是这样的:

早上醒来的时候,装有海尔U+OS的窗帘自动徐徐拉开,阳光照进你的房间,海尔热水器已经为你准备了适合你温度需求的热水。

早餐的鸡蛋和牛肉可能是来自海尔产业金融生态圈的成员企业生产的,它们通过海尔馨厨冰箱的有机食材网络供应。

不过,厨房电器可能是新西兰斐雪派克的,这个新西兰国宝级品牌现在是海尔旗下的高端厨电品牌。

做完饭,厨房燃气的安全不用担心,海尔智能家居的安全防护系统会给你最贴心的保障。不管室外天气如何,房间的温度总是宜人,卡萨帝物联网空调自动开启,根据记忆调节到你喜欢的温度。

海尔洗衣机里的衣服别忘了取出来,在你熟睡的时候,她已帮你洗净烘干,但衣服自己不会自己走出来……这只是一天的开始,还有许多美好的场景在继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怎么能用线性的思维和管理去满足呢?人单合一模式中,员工和用户是“量子纠缠”的,不是相互割裂的,因此,海尔在实践中将企业内部的串联流程变成并联流程,在外部将顾客变为用户融入一个平台, 共同创造价值 。

拆除了内外两堵墙,海尔成为了创业的平台,不但内部的员工可以变创客,外部的创业者也可以到海尔平台上来创业。海尔海创汇平台就是这样一个成就梦想的创业家加速器,现在,这个创业加速器已经办到了海外八个国家和地区。四海之内,创客一家。

我们知道,三十三持续创业发展,以前的那个海尔的形象在很多人心目中一下子难以挥去,那也不要紧。我们来说一说,海尔不做什么?海尔没有什么?

“不做什么”是“做什么”的前提,它蕴含着海尔追随时代的价值观;

“没有什么”是“有什么”的条件,它体现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朴素辩证。

 

 “  海尔没有什么?

01、海尔没有领导

张首席也不是领导吗?他早就说过,他不是。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只有节点。 海尔是接入互联网的一个节点,海尔平台上的每一个创客也是一个节点,只有节点才能任意连接世界上的任何资源,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企业家。海尔是一张网,张首席就是网上的原点。量子管理学创始人左哈说,这个世界没有不重要的人,也没有可以忽略不计的人,每个人都是非常独特的非常重要的。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服务这个世界。张瑞敏对这句话称赞不已,中国古典典籍里有这样的话,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如果兵不可用,不是兵的责任,那是领导人没有做好仆人服务。

3年前,海尔裁撤了一万两千名中层,没有层级了,也就没有领导了。现在,海尔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他们没有职位高低,只有从不同维度为用户 创造价值的“单”。平台主的“单”就是为小微和创客服务。

02、海尔没有KPI

KPI是上级为下级定的,海尔没有领导了,自然就没有KPI了。那怎么评价呢? 海尔有个两维点阵表,一个横轴,一个纵轴。横轴就类似原来的KPI,是产品价值, 也用收入和利润来衡量,不过,目标不是领导下达的,而是根据市场第一竞争力确定的,如果你不敢或没有能力去挑战第一竞争力目标,自然有别人来抢你的“单”。 KPI,倒过来变成了I PK。不是你PK掉别人就是别人PK掉你自己,但最好是跟自己的能力PK,如果不行就赶紧开放,做好接又人的角色,整合一流的资源来实现就OK 了。

03、海尔没有工资

没有领导,也没有KPI,自然就没有工资了。没有工资不等于没有钱啊。只不过,工资是领导发的,海尔变成了用户付薪,用户给你发钱。用户给你发多少取决于你为用户创造了多少价值!如果你为用户创造的 是超值,那还有超值分享的。如果你的小微获得了风投的投资,你还能跟投,变成股东,我们有个小微,当时三个人创业,现在上了新三板了,估值十多个亿,每个人的身家……

04、海尔没有工装

但是有置装补贴。只是不发工作服而已(一线工人除外)。 千人千面,做你自己。但也不是随便怎么穿都行,比如裙子不能太短,脚丫子不能太自由。

05、张首席没有顾问

海尔在很多专业领域都有很多顾问,“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海尔最恨的就是不开放,就是闭门造车。但张首席没有私人顾问,没有私人顾问所以才能有以天下人为师的胸襟。张首席不请私人顾问不是说自己就无所不知 了,相反,张首席很欣赏《般若波罗蜜》中的“无智亦无得”。知而无知,才是真知;得而无得,才是真得。张首席在一个国际论坛上公开讲,“胡泳老师是我的互联网启蒙老师”,他的谦虚是真诚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参透的。

06、海尔没有“馆”

海尔有“展”。比如海尔文化展、海尔生活展,但不叫海尔文化馆、海尔生活馆。起名字的时候,张首席特意把设计人员起的名字里的“馆”改成“展”。一字之差,意义迥然。馆,封闭之房舍也。展,开放之场所也。但这绝不是文字游戏,海尔文化 展和生活展自建成开放之日就不断迭代,今天的“展”往往已经不是昨日的“展”。

 “  海尔不做什么?

01、海尔不做硬广

3年前,海尔就通知媒体,今后不再投放硬广告。当时引起的社会反响可不小, 众说纷纭。海尔不做硬广的事反而给自打了一个很硬的广告,当然不做硬广只是手段, 目的是“无交互不生产,无引爆不首发”。后来,听说连全球著名广告主P&G都不做广 告了,再后来,听说连耐克也不那么依赖广告了。现在,海尔所有的新品都必须是通过社群交互然后再顺逛首发。

02、海尔不做代工

海尔做品牌,不做代工,一台也不做。对国外,不做一台代工,对国内,不做一台压货。所以,别拿代工的压货的跟海尔比,不可比!做品牌不但有溢价,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模式下收获了顾客,代工的连顾客都没有。 顾客在物联网时代转化为交互用户和终身用户,构成了海尔转型的很重要的群众基础, 所以海尔现在才能转型做平台,做生态圈。

03、海尔不关注竞争对手

没有对手!海尔是生态圈,生态圈的境界是一流资源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不离不弃,只有某个时间节点的圈内和圈外之分,没有竞争对手之说。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自己。永远把昨天的我当成自己死磕的对手,不断自杀重生,凤凰涅槃!正如海明威在《真实的高贵》中所说:“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自己的过去。”

04、海尔不做帝国

有一部电影,经常被影迷用来玩配音的角色扮演,《帝国的毁灭》,是德国人自 己拍的。香港人把片名翻译成“希特拉的最后十二夜”。希特勒这个毁灭的帝国叫第三帝国,谁要是还想做帝国,那就是第四帝国了。无论第几,还是“帝国的毁灭”。帝国虽然毁灭了,但“帝心”难灭。在以“人人生而平等”作为建国思想的米国,大 企业却俨然“帝国”,CEO就是国王。海尔做的是一个热带雨林式的生态系统,让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王”,用户是“王中之王”。吸引利益相关方以共创共赢的思维创造生态圈价值。

05、海尔不做电器

大家都认为海尔是全球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商。但其实,海尔已经不生产家电了。 也许你会问,海尔不是还有电器吗?我们认为,电器只是一个载体,连上物联网,我 们提供的是智慧家庭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如今海尔的产品已越来越多地变为网器,海尔只生产交互过的、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通过人、机、物实时互联,让网器根据个性化需求主动提供服务,为用户提供最佳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