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文化的本土化之路
文化本土化
海尔文化的主要内容就这样经过了移植、改造,再移植再改造的过程,虽然海尔文化本土化,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有很多手段都改变了,但也有很多海尔文化的精髓没有变。并且,在不同文化的熔炉中,海尔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海尔认为,实施本土化战略,文化融合非常重要。虽然两种文化的融合比较困难,但本质上创新的理念都是可以融合的。海尔通过共同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逐步实现了海尔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在美国工厂,到处都能看到像中国海尔一样的管理理念,但方式灵活多样,更富于美国文化色彩。班前会制度,6S优质典型讲评,评选优秀海尔员工活动等等,让美国海尔员工感到既新奇又有活力,这种有激情的管理方式形成了美国海尔员工比学赶超的氛围,员工积极进取的状态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海尔在美国的工厂位于南卡罗莱纳州占地600亩,是海尔目前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这个工厂看起来完全是一个美国的企业。所有的员工除了总部派去的总经理和两名技术人员之外,都是美国人。海尔分布在全球的13家工厂共有803名这样的海外海尔人。海尔美国南卡工厂总裁张金民这样说:“因为我们公司目前处在发展阶段,新来的人比较多,我们由于在当地影响越来越大,也吸引了很多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一些非常好的管理人才。像GE AMANA,甚至FREE DOWN。因为我们现在处在发展期,所以我们需要很多的优秀员工、优秀的管理人员到我们公司来工作。”
除了工人和管理人员外,海外海尔人还包括一些海外设计人员和经销商。海尔认为国际化其实就是本土化。海尔的本土化就是用本土化设计生产的产品,打造本土品牌。以品牌经营扩大市场的份额。铸造一支熟悉当地市场的本土化队伍,是海尔国际化棋局中关键的一步。
张瑞敏说:“其实我们很难真正派出这么些人去。而且我也看过中国很多的大的公司派到国外的人去建的公司,也看到一些日本、韩国它们在海外建的公司。派自己人出去建公司,最后的效果都不是怎么太好。因为这个人很难融入到当地的国家去。所以我们一开始就采取了本土化的措施,这样也解决了人才不足的问题。”
工厂的管理虽然体现的是美国企业的风格,但也融入了一系列独特的海尔管理模式。同时海尔还力图将东方人特有的人情味和亲和力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比方说如果员工过生日,管理人员就会送上鲜花和贺卡。员工因为表现突出而受到奖励,他们全家人的照片都会挂到车间的墙上。哪一位员工生病,管理人员都会带上礼物去医院探望。
然而,当海尔美国南卡工厂的员工一边听收音机一边工作的时候,海尔的管理人员遇到了用什么企业文化整合这支队伍的难题。
在海尔集团是用一种叫优胜劣汰、每个月都会用优劣的方法进行考评。海尔美洲事业部部长刁云峰跟海尔的美国总裁麦克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当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可笑的一个东西,员工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于是海尔变换了做法,不评差的,只评优的。张瑞敏说:“我们有表扬有批评,但是在美国这个批评不能要,这会引发很多法律问题。但是表扬可以使用,我虽然表扬这个人,那个人我没有批评,实际上也是一种批评。”
6S是海尔本部实行多年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每天工作表现不佳的员工要站在6S大脚印上反省自己的不足。
这样一套在海尔本部行之有效的办法在美国却遇到了法律和文化上的困难,美国的员工根本不愿意站在什么大脚印上充当“反面教员”。6S班前会这种富有特色的海尔管理方法在漂洋过海后开始了它的本土化过程。“负激励”变成了“正激励”,争强好胜的欧美员工们,很乐意站在大脚印上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当站在大脚印上的演讲者越来越多后,车间里的烟卷和收音机也逐渐消失了踪影。
6S班前会的欧美做法很快又传回了海尔本部。现在每天站在青岛海尔6S脚印上的也是表现优异的员工。
海尔文化的主要内容就这样经过了移植、改造,再移植再改造的过程,虽然海尔文化本土化,渐渐与当地文化融合,有很多手段都改变了,但也有很多海尔文化的精髓没有变。并且,在不同文化的熔炉中,海尔文化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海尔每年都会有很多海外员工到总部进行培训,这已经是海尔巴基斯坦工业园的第二批接受培训的员工了。海尔巴基斯坦员工体会到,海尔管理层和员工可以坐在一起讨论问题,没有性别歧视,大家都像朋友一样相处。
海尔的海外员工现在都很乐意遵循海尔文化提供的行为准则。比如,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方式;车间看板上员工家人的温馨照片;甚至海尔本部员工用漫画、标语等表达意见的习惯,也得到了海尔海外员工的喜爱。
海尔文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海尔文化的精髓正在被不同肤色和不同价值观的人们所接受。
本土化制造有时候不仅仅是产地的变化,还意味着许多的商业机会。但与此同时,一些在本土创造了奇迹的企业文化走出去后因为水土不服只能铩羽而归,而海尔国际化的过程,可以说就是本土化的过程。当然,本土化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在国际化战略推进中消弭了最大的障碍。